中新社巧家8月9日電 題:雲南mSATA魯甸震區:再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擋愛
  作者:王艷龍
  因一次地球的“打顫”,各界人士穿過金沙江支流牛欄江畔的大岩斷崖,拔山涉險,抵達烏蒙山深處的紅石岩村支援,愛,ssd固態硬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。
  八十公隨身碟里鄉寨親
  “SD記憶卡大爺,您高壽?”
  “我八十多了,你們大老遠隨身碟跑看看我,聽我講,辛苦了!”
  在巧家縣紅石岩村紅石岩小學里,彭興巧9日開始了她第一天的志願心理疏導工作。
  彭興巧是巧家縣中寨鄉的一名“80後”村官,本月3日臨縣魯甸發生6.5級地震,導致巧家縣69人遇難,其中包穀堖鄉59人遇難(至5日)。得知消息,她報名志願進入災區服務。經歷過簡短培訓後,她以一名心理輔導員的身份進入巧家受災最嚴重的紅石岩村,對災民進行心理輔導。
  “地震後,很多人產生焦慮情緒,我們就要負責聽他們講故事,適時疏導。”彭興巧說,她的主要工作是聽紅石岩村災民吐“煩惱絲”,引導他們走出陰影,憧憬未來。
  紅石岩村位於魯甸與巧家縣的交界處,旁邊為牛欄江。地震中垮塌的山體在村莊腳邊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,幾近成為孤島,直至今早救援人員打通中斷的空中懸崖山路。
  彭興巧所在中寨鄉距離紅石岩村80餘公里,今早她與其他幾名志願者7點從縣裡出發,通過坐車和翻越山崖才進到這裡。
  “我們計劃在這裡獃上一個星期,盡可能為更多人提供簡單的心理疏導。”彭興巧稱,雖不是專業心理輔導師,但鄉情如親情,她期待用培訓所學知識幫助鄉親們。
  兩百公里“鄰裡情”
  “巧家縣與東川區相鄰,我們就多了一份‘鄰裡情’。”站在紅石岩村廢墟上,東川區烏龍鎮武裝部長李學財正忙著拆除危房,為了輓救“鄰居”的災難,他和兄弟們已經戰鬥了6個日日夜夜。
  東川區距離巧家紅石岩200公里左右。魯甸縣6.5級地震發生後,東川區武裝部160名救援隊連夜趕赴災區,成為最先到達巧家的外界救援隊,給紅石岩村的災民帶來了第一縷希望。
  “我們接到通知,連夜趕到包穀堖鄉,然後徒步奔走30公里才到達紅石岩。”李學財稱,在冒著餘震趕赴紅石岩村的路上,雨夜路滑,山體垮塌時有發生,救援人員經常摔倒,“危險路段都是趴著進來。”
  到了紅石岩村後,救援人員先從河邊小組開始救援,將傷者沿著小路,抬上幾公里高的高山頂上,外送就醫。雖然救援困難重重,他們還是將30多名傷者外送出去,併在堰塞湖邊刨出多具遇難者遺體。
  “從來一直堅持到現在了,這份‘鄰裡情’、還有同胞情給了我很大動力。”李學財說,他們已經在幫受災民眾排危,等待為他們營造新家園。
  事實上,東川區救援人員並不是這裡的唯一戰鬥者,來自軍隊等部門的人員於今日打通了穿過大岩懸崖公路,通往鄉裡的唯一行車道路正式通車,醫療、民政等部門人員穿崖,踏著滾石進入村子,將救災物資送抵達村民手中。
  兩千里父子情
  20歲的陸燕友坐在紅石岩小學門前,與父親促膝相談,場面溫馨。7天前,因為地震,他做了人生中第一次“說走就走的回家之行”。
  “當時打電話聽說父親受傷了,就想著早點回來看看他,這樣心裡踏實。”陸燕友告訴中新社記者,他在廣州打工,聽說家裡有事,電話通知老闆辭職回家。“走流程請假要好久時間,等不得了,只能如此。”
  由於沒有錢坐飛機,陸燕友購買了一張普通火車票趕回昆明,再輾轉回家。他花了近三天時間才返回2000多公里遠的家,見到老父親。
  “你不知道,看到他的第一眼,那種高興中夾雜著悲傷的滋味。”陸燕友說,母親多年前去世了,這次地震中的父子重逢,心情五味雜陳。作為家裡的頂梁柱,他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強。
  陸燕友家裡,除了父親還有爺爺奶奶。孝順的他,最近幾天都在陪他們散心。“我告訴他們人沒事,一切都可以重來。”(完)  (原標題:雲南魯甸震區:再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擋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q86vqfe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