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,有中央媒體報道“鳳陽節儉辦公重民生,縣政府辦公樓一用就是30年”,頌揚鳳陽沒有丟失、淡忘艱苦奮鬥的精神。不過,澎湃新聞發現,早在2009年3月,鳳陽縣就已經破土動工興建新辦公樓群。對此,鳳陽縣宣傳部部長吳守連表示,現在SD記憶卡的鳳陽縣處於非常“敏感”的時期,不管是從好的方面還是從壞的方面,都不希望媒體對鳳陽縣政府大樓進行採訪報道。(8月5日澎湃新聞網)
  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。自媒體時代,尤其如此。恐怕沒哪個單位願意家醜外揚的。但是,像鳳陽縣委宣傳部的吳部長以“敏感”為說辭,“不管是從好的方面還是從壞的方面,都不希望媒體對鳳陽縣政府大樓進行採訪報道”,著威剛記憶卡實讓人感到困惑。
  困惑一,當初,中央媒體頌揚鳳陽縣政府艱苦奮鬥的精神卻一直沒有丟失,專註聽民聲、踏實做民生,把開源節流省SD記憶卡下來的錢“大手大腳”地用在民生工程上,解決群眾“生活難、上學難、看病難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、病有所醫”等民生問題。當時辦公樓已經動工,縣委宣傳部為何不對中央媒體做適時的提醒和實事求是的反映?隱瞞新大樓在建的事實,鳳陽縣的有關官員是不是有些沽名釣譽?
  困惑二,新聞報道以事實為依據,講究的是客觀公正。根本不存在“從好的方面還是從壞的方面”進行報道一說。即便是輿論監督也不是“從壞的方面”進行報道,其出發點,還是希望被報道的單位ssd固態硬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。
  不少官員總認為,新聞報道只能唱贊歌,一旦曝光負面新聞就是對黨和政府抹黑,就不租辦公室是弘揚正能量。雖然鳳陽縣委宣傳部吳守連部長說的比較含蓄,但還是讓人產生無限遐想:鳳陽縣處在非常“敏感”時期,那麼,“敏感點”究竟在哪裡呢?這不正是媒體記者感興趣的嗎?為何不能對記者說說清楚呢?
  自媒體時代,新聞自由度空前提高,傳媒生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。這就要求我們的某些政府官員徹底摒棄模式化、套路化的僵化思維,變被動應對為主動發聲,及時回應公眾的關切,贏得公眾支持。如果遇到質疑,少數官員總是裝聾作啞,甚至想“捂蓋子”,恐怕於事無補。既然鳳陽縣的政府大樓已經投入使用了,不妨讓記者進去參觀參觀,只要領導幹部的辦公室面積不超標,裝修不奢華,有什麼好“敏感”的呢?
  文/張衛斌  (原標題:安徽鳳陽的“敏感點”在哪裡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q86vqfe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