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報率與話語權仍是民營企業家主要憂慮
  王子約
  基建等領域向民資開放並非新話題,但在穩增長與財政的壓力下,需求卻從未像當前一樣迫切。
  昨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,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,部署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工作。
  會議決定,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、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,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劃佈局要求、有利轉型升級的示範項目,面向社會公開招標,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、獨資、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。
  有民營企業家昨日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表示,近期的引資政策相較過去誠意更大,但政府主推的基礎設施領域吸引力並不大,如何構建規範市場規則,保證平等話語權,仍是大批民營企業家觀望的重點。
  引導社會資金穩增長
  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,讓企業擁有投資自主權,是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的必然要求,也是發揮投資關鍵作用、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。
  會議提出,繼續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,實現放管結合、使兩者相輔相成,營造公平競爭環境,規範市場秩序,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完善監管體系中使簡政放權順利推進,這是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的重要舉措。
  當前,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,一季度GDP增長率為7.4%,雖然仍在合理區間,但已低於7.5%的全年目標,穩增長壓力加大。其中,投資增速下降較快,尤其是房地產投資:1~2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9.3%,1~3月份同比增長16.8%,3月份環比下降了2.5個百分點。
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表示,在拉動經濟增長的“三駕馬車”中,消費在短期內難有較大提升,出口受制於外部環境,因此穩增長的關鍵仍然是“穩投資”。
 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近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,今年兩會確定的增長速度是7.5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.9%,這標志著固定資產投資要到50萬億元以上;50萬億元當中,民間投資要達到30%以上,才能保證實現7.5%的經濟增速,所以民間投資將長期成為中國建設投資的主體,放鬆管制是促進民間投資的先決條件。
  另一方面,城鎮化大幕也已開啟。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此前在一次公開講話上稱,預計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%,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。據國家開發銀行估算,僅在未來3年,我國城鎮化投融資需求量就將達25萬億元。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單靠財政已經無法完成。
  儘管投資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經濟拉動方式,但在調結構和促改革的思路下,“四萬億”時代已經一去不返。一名官方機構研究人士對本報稱,近半年以來中央一直在減少基礎設施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。儘管政府一再表示將會在中西部鐵路、公路基建以及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繼續加大投資,但在削減傳統投資的背景下,如何借助外部資本拉動經濟已經成為重大議題。
  壟斷領域開始鬆動
  本月結束的博鰲論壇上的一項匿名調查顯示,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有兩大話題:一是領域開放,二是話語權。
  多名企業界人士此前在接受《第一財經日報》採訪時認為,除了政府“管得過寬過多”以外,“機會的不均”是造成市場疲軟的重要原因。一些專家還對本報表示,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,核心就是競爭,然而,現在的市場準入門檻太高,或設置了不合理的市場準入機制,破壞了健康競爭的環境。
  在此背景下,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,要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,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,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、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。
  會議決定,在鐵路、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,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,重大水電、風電、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,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、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,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劃佈局要求、有利轉型升級的示範項目,面向社會公開招標,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、獨資、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。下一步將推動油氣勘查、公用事業、水利、機場等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。
  事實上,為吸引更多資本,許多壟斷的“黃金領域”已經逐步鬆動。截至目前,已有19家民企獲准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;10家民企獲准開展5家民營銀行試點;5家民營航空公司獲准籌建;5家民營企業獲核電設備製造資質;“兩桶油”計劃引入民營企業參股……
  去年12月,國務院公佈了《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(2013年本)》。記者對比發現,2013年本較2004年本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有較大改動,不僅取消了對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項目的核准,更下放了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、郵政項目和部分鐵路、公路、橋梁、隧道、集裝箱專用碼頭、煤炭礦石油氣專用泊位等項目的核准權限。
  昨日的會議則稱,在去年修訂的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基礎上,今年再作修訂。對市場競爭充分、企業能自我調節、可以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的項目,由核准改為備案;對現階段仍需核准的,要明確中央部門和地方的責任。此外,改進和規範核准行為,加快建設和用好全國聯網的項目審批、核准和備案信息系統,簡化手續、在線運行、限時辦結。
  民資仍以觀望為主
  有民營企業家昨日對本報稱,相對於過去,近期的引資政策的確“有點誠意”,但一些企業家仍對收益與話語權等問題存在憂慮。
  對於此次主推的基礎設施項目,一名長期從事鐵路下游產品的生產商稱,基礎設施投資大、收效慢、難以進入不說,還存在著結算不清、沒有話語權等風險。“這不單單是股權占多占少的問題,因為一旦有國有資本,無論占股多少,都得他們說了算。”
  這名生產商提及的問題此前一直存在於多個壟斷領域。以鐵路為例,作為最早開始引資的領域,鐵路引資成功案例鮮有,糾紛和散伙倒是常見。
  記者隨機採訪多名不同領域的企業家發現,他們目前比較感興趣的是金融、資源開發和公共服務等領域。
  “具體項目出來還要看,誰都不想再做試驗白鼠了。”廣東省一名曾參與高速公路籌建的民營企業家對本報稱。
  對於如何提高社會資本積極性的問題,有業內人士建議,在一些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,由於投資周期長、回報率低,要創造一個能夠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積极參与投資的良好環境,要建立一個政府與其他參與者合理分擔風險和共享收益的機制,否則,難以保證這些需要增加投資領域的資金到位。
(原標題:穩增長再加碼:80個基建項目向民資開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q86vqfe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