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聯合發佈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。調查結果顯示,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,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。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.1%,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.4%。此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始於2005年4月,2013年12月結束,在我國尚屬首次。(《京華時報》4月18日)
  人們常說“毒樹難結善果”,污染土壤里長出的莊稼還可靠嗎?這幾年引起公眾關註和恐慌的鎘大米事件,究其原因,由於土壤鉻含量超標,導致大米里鉻超標,而食用了鎘大米,可能引起痛痛病,鎘在腎臟中累積,最後導致腎衰竭。更可怕的是,即使停止食用高鎘大米,腎衰癥狀依然會持續。權威統計顯示,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,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。而這些糧食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。很顯然,土壤污染的損害性不容小覷。
  遺憾的是,目前防範土壤污染正面臨諸多困境。像大氣和水,有沒有污染往往一看便知,通過感官就能察覺。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、農作物檢測,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,從產生到發現危害通常時間較長。由此便導致我們很難發現究竟有多少土壤遭受污染。儘管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此次發佈了調查公報,但業內人士估計,在部分地區,實際情況可能比調查結果更嚴重。
  調查難,治理更難。應看到,土壤被污染很容易,含有重金屬的污染水一旦肆意排放,便可導致大量土壤被污染,但治理起來卻面臨成本高、周期長、難度大的制度尷尬。以治理成本為例,這將是不容忽略的驚人數字。今年年初,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表示,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個億,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複、地下水嚴重超採綜合治理的試點。據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推測,“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的資金量非常大,至少需要上萬億、幾十萬億的投入才行。”且不說有沒有足夠資金投入到治理上面,即便有,也不能使土壤回覆到未污染前的模樣。
  治理重要,防範污染更重要。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,與其等到被污染後再花巨大資金治理,不如一開始就編製制度籬笆,嚴防土壤被污染。有全國代表建議,儘快出台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,確立“預防為主”的立法原則,從源頭上預防污染,控制和消除污染源。據悉,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土壤環境保護列入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。經過近兩年的努力,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。作一比照可知,土壤環境保護法比土壤污染防治法,更側重於保護。
  “土壤是人類賴以生產、生活和生存的物質基礎,是任何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。”土壤經不起污染,對當代負責,對後代負責,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善待我們珍貴的土壤,也需要監管部門強化土壤環境監管職能,建立土壤污染責任終身追究機制;加強對涉重金屬企業廢水、廢氣、廢渣等處理情況的監督檢查。構建健全的制度設計,通過嚴格防範、嚴厲懲處,才能提高人們對土地的敬畏、對土壤的保護意識。  (原標題:二成耕地遭污染的冷峻追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q86vqfe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